欧洲杯线上,欧洲杯直播

媒体报道

维信理财的前卫与保守

2015-04-13

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,消费金融并不陌生。十年前,对于多数人来说,提前借款消费依然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。也正是那个时候,廖世宏所领衔的维信理财,悄然在中国内地几近空白的小额无抵押贷款市场中起步。

掘金消费金融

廖世宏出生于苏州,少年时随父母移居香港。大学毕业后,廖世宏就职于香港外资银行,从事大中华区业务的开创和拓展工作。

2005年,廖世宏赴内地创业,彼时便把目光聚焦在消费金融。之所以做出这一超前的判断,是因为他在美国留学期间,便被Capital One(美国第一资本)深深吸引。在竞争对手纷纷被金融巨头吞并之时,专注消费金融的Capital One公司不仅屹立不倒,反而在不断拓展其产品和服务范围。

廖世宏认为,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核心在于人们对未来的信心。中国居民储蓄率特别高,老一辈的中国人之所以不愿意提前消费,主要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曾经经历了太多的动荡。结果导致中国个人杠杆低,企业杠杆高。欧美的情况恰好相反,因为多数人早已经忘却了战争和灾害,在乐观的时候,自然会想办法享受人生。

在他看来,任何国家或民族,在人均GDP达到5000~6000美元时,消费金融就会兴起。2006年,维信理财成立。彼时消费金融在美国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,而在国内却还是接近空白。与此同时,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却正在发生改变,这正是绝佳的创业机会。

“我们是在干一份苦活”,廖世宏笑称,维信理财的业务模式决定了需要做海量的客户,目前单笔的额度是4万元,希望未来还能够下沉。“目前来看,最好的模式是大数据模式,可以处理海量业务,现在每月新增客户1万个,未来可能1天就要处理1万个,目标还要在半个小时内全部审批完成,很快告诉客户行不行。”当然,这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IT系统支持。

目前维信理财的客户多数来自直销。据廖世宏介绍,在维信理财的发展过程中,曾经尝试过各种方式做推广,最后发现直销的方式最有效。他笑称:“几年前消费者收到推荐消费信贷的电话,第一反应就是骗子,更别说在互联网上推广了。”

现在互联网金融热的兴起,为维信理财提供了新的机会。“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金融的时代,C端业务特别适合做互联网,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在互联网上留下行为轨迹,为我们的数据模型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参数。”

维信理财的消费信贷业务跟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较为接近。在廖世宏看来,信用卡业务比消费信贷业务更为难做,一般消费信贷客户会按月还款,而信用卡却是循环额度。

系统风险是金融最大的敌人,很难做到完全规避,消费金融也不例外,但因为其风险的高度分散,受影响的程度会较低。以美国为例,2008年金融风暴后,很多银行倒闭了,Capital One却始终屹立不倒,保持着强劲的赢利能力。

实业心态做金融

 “创业以来,我一直是以一个实业家的心态做金融,希望能将这个事业做到退休”,廖世宏在采访中多次强调。

维信理财已经进入其发展的第十个年头,但其节奏从来没有受到过外界的影响。与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希望“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”的心态不同,维信理财希望能脚踏实地求发展,2015年的目标是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。

廖世宏认为,高速增长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未必是好事,在规模增长的同时,还必须要考虑到资产质量。即便是翻一倍,也会面临很多挑战。合理的发展速度意味着始终留有后手,有机会试错,即便做错了,也有足够纠正的机会。

经过多年的发展,低风险业务已经被各家银行瓜分,增长的空间较少。客户群下沉则意味着是一个试错的过程,需要经历一些阵痛。廖世宏强调,维信理财经营的是风险的生意,要靠数据的积累和沉淀,是个苦活。但相对银行有一个错位的优势,那就是因为银行要吸纳公众存款,监管制度下不能做风险太高的业务。

个人信贷业务中风险无处不在,“好”和“坏”的边界亦有重合。开门做生意的过程中,还需要在业务规模和风险水平中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,预设一个合理的通过率区间。依据国际同业的标准,小额信贷业务可以承受的坏账率可以到8%的水平,维信理财孜孜不倦地加强风控,努力降低非系统性风险,使得坏账率水平远低于同行。

维信理财给自身的定位是数据金融,不纠结于单个客户。廖世宏指出,“我们愿意直面风险,每个月都会有坏账发生。碰上了“坏”客户我们就认输,不隐藏任何风险。”

在中国当下的资本市场,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可以获得很高的估值。而经营风险的机构,则会受限于资本金。廖世宏认为,以实业家的心态做金融,意味着不受资本市场短期趋势的影响,踏踏实实推进公司的业务。

廖世宏相信,维信理财会伴随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而腾飞。“中国资产证券化的一天一定会到来,到那时候,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,还可以解决出表的问题,每笔几万块的消费信贷,是理想的资产证券化标的。”

在发达的金融市场,获客、风险、资金可以分割开来,由不同的专业机构来运营。廖世宏希望在未来,维信理财也可以专注获客和风险管理,更好地利用专业能力获得报酬。

冷眼看待P2P

自余额宝横空出世以来,互联网金融可谓炙手可热。

“个人对互联网金融可谓爱恨交加”,在廖世宏看来,一方面,互联网金融热颠覆了传统渠道,给予了维信理财一类的机构更多的发展机会;另一方面,目前的P2P行业鱼龙混杂,有些机构起到了扰乱市场的作用。

廖世宏认为,这波互联网金融热潮需要冷静看待,支付与货币基金理财相对比较规范,P2P却有无序发展之嫌。

很多互联网公司是“赢家通吃”,这解释了为什么亚马逊、京东等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,也能获得很高的估值。但廖世宏认为,赢家通吃的规则在互联网金融的领域并不适用。虽然在理财端可以用高收益抢夺银行存款,但在处理风险的领域,不可能做到一家独大。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,一个客户会向多家银行借钱。

“做风险的生意,不披露风险就是耍流氓”。廖世宏指出,“香港的P2P做不起来,原因很简单,向公众募集资金,需要受证券法监管。美国Lending Club,中间一度被叫停,后来的做法是将银行的债权卖给个人,打包在SEC备案。需要披露信息,并由专家来评估风险。”

国内的情况却不甚乐观,在信息披露不透明的前提下,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说自己牛。“这么高的利息,做下来坏账率却不到1%,而且这批客户银行还不愿意做。”在廖世宏看来,P2P行业的很多现状令人费解,不太符合通常的投入产出逻辑:新业务难免经历赔钱的阶段,需要经过几轮筛选,才能积累起批量的优质客户。

建在浮沙上的大厦,总有崩塌的一天。

“有些公司,已经做到上百亿的信贷规模,却连借贷中债权债务的法律关系能否走得通都不知道。”廖世宏认为,困扰P2P行业的另外一个问题是,司法实践还不够理想。国内的P2P表面上学的是国外的经验,但经营环境等往往并不相同。

数据魔方

最让廖世宏沉迷于其中的,是维信理财风控模块的“数据魔方”。

零售金融的小额性质实现了金融风险的分散,但由此也产生了单个获客、风控、服务成本偏高的问题,维信的解决之道是重新优化业务流程,有效推动外部资源合作,实现IT系统的高效集成。维信借鉴Capital One和Lending Club的经验,基于长期、大量数据积累和模型优化,建立了实证有效的评分模型;通过评分模型的深度应用,数据已经真实地“驱动”着维信的业务发展。

在传统的零售金融业务中,主要的业务环节如数据传送、信用审核、放款、贷中监控、贷后催收、记账等环节大量依靠人工作业,处于时间长、效率低、误差率高,并且规模不经济的状态中。维信以精细优化的评分模型为核心,构建信贷工厂,低成本高效率为用户提供小微信贷服务,规模化生产出优良的小贷资产。

经过多年的发展,维信的门店已覆盖全国近60个城市,每月新增放贷客户量已过万人,每天进件1000件以上,如此规模庞大的“信贷工厂”,只有通过应用评分模型、决策引擎的自动化、智能化系统才能有效驱动金融业务的运行。

维信多年来开发并不断优化的VBS系统是一座专业的“信贷工厂”,智能化系统是数据、规则、业务流程和算法的有机结合,通过多节点和多接口的大规模数据采集,汇集信用数据,适用决策规则,将复杂的商业流程标准化。

透过数据魔方,维信努力高效运营着这座信贷工厂。

版权所有©上海维信荟智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2016~2021 沪ICP备66478353号-7

欧洲杯线上,欧洲杯直播